《知音》重深度挖掘 一篇专访需采20人记5万字

2012年09月10日09:55  中国青年报
2006年1月15日,CCTV《感动中国·2005年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晚会录制现场,洪战辉与妹妹、白岩松合影。   2006年1月15日,CCTV《感动中国·2005年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晚会录制现场,洪战辉与妹妹、白岩松合影。

 谭纪雄出席影片《特警英雄》首映式。 谭纪雄出席影片《特警英雄》首映式。

  “《知音》杂志的这篇报道,让更多的读者认识了我,对我的人生轨迹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说这话的人叫洪战辉,他是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当选者之一。2005年9月,当年的第28期《知音》杂志刊发题为《带着捡来的妹妹上大学,哥哥的胸膛是故乡》的文章,讲述了当时就读于湖南怀化学院的河南周口籍大学生洪战辉,在父亲身患重病、母亲离家出走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带大“捡回”的妹妹“小不点”的故事。

  该文章发表后,很快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不少读者通过写信等方式找到洪战辉,表达他们的感动;多家媒体跟进报道;教育部于2005年12月16日下发通知,在全国教育系统开展向洪战辉同学学习的活动……

  成为公众人物的洪战辉没有因为瞬间聚拢的光环而迷失。2006年初春,他在给《知音》杂志社寄去的感谢信中写道:“现在,我‘出名’了。请你们放心的是,我还是我,一个青年大学生,我不会被名所累,我将尽我力量将你们及社会对我的关爱回报给更多需要关爱的人。”

  不只是洪战辉,“背着患病的父亲上大学”的武汉大学女大学生黄来女、32年如一日照料前妻父母和痴呆弟弟的河南焦煤集团员工谢延信、为救人质扑向歹徒枪口而英勇中弹负伤的武汉市公安局特警谭纪雄……近年来,从《知音》走下来的全国典型人物让很多读者感到人性的温暖和美好。

  要把典型人物写好并非易事,每一篇“知音”佳作诞生的背后,都是采编人员“千淘万漉出佳篇”的艰辛。

  为还原一个人物5天采访20多个采访对象

  在和多位《知音》杂志社编辑的交流过程中,“深入采访”是他们提及次数最多的心得。

  编辑高汉武曾于2007年年初与全国其他55家媒体的记者一同前往河南焦煤集团,采访报道谢延信的事迹。后来,由他主笔的《孝心扛起如山苦难,32年啊一块“煤”在燃烧》一文刊发在2007年第9期的《知音》杂志上。

  这篇占据当期杂志4个版面的图文报道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也在“同题竞争”中胜出。

  “我当时一共采访了20多个采访对象,整理出了五六万字的采访笔记。”高汉武说,因为谢延信不太善于表达,所以他在为期5天的采访过程中,还找到了多位知情人,还原谢延信事迹中的那些打动人的细节。

  正是凭借深入细致的采访,高汉武才能还原出谢延信的岳母在女儿病逝时的伤心与无助;才能复述出谢延信对岳父岳母说的“我锅里有饭,你们和弟的碗里就不会空着”的质朴承诺;才能捕捉到当妻子找不到好袜子让谢延信去买时,身上没钱的谢延信翻箱倒柜地找到了一双前妻留下的袜子给她的伤感细节……

  这些故事和细节,得到了当地媒体同行和焦煤集团的由衷赞叹。在他们看来,高汉武等人发表在《知音》杂志上的文章的过人之处在于——采访挖得很细,文章中有大量其他媒体所没有表达的细节。

  “采访过程中,《知音》杂志社的记者表现十分突出,为取得第一手材料,不辞辛苦,任劳任怨,非常敬业,给当地党委政府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实际行动展示了新闻媒体的良好形象。”中宣部新闻局专门发文表彰《知音》的该篇报道。

  时任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也称赞道:“记者采访很深入,写得很细致,很动情,感谢《知音》杂志社的支持。”

  据了解,《知音》杂志社是参与谢延信这一典型人物报道的56家媒体中,受中宣部表彰的少数媒体之一。

  在高汉武看来,“深入采访”已经转化成他在采编稿件时的内心自觉。上述曾引起“旋风”影响的典型人物洪战辉的报道也出自他手。他告诉记者,在编采有关洪战辉的文章时,为核实故事的真实性,并补充更多的细节,当时正在长沙出差的他专门赶到怀化,和当地作者张艳萍一起与洪战辉进行了一个上午的深入交流。

  洪战辉在此后经常会对再去采访他的媒体记者提到,《知音》的文章把他的故事“方方面面都写到了”。

  挖空心思找点睛的切入点

  2009年第4期《知音》杂志的头条文章《青年翻译家传奇:生命绝地那“风干的豹子”》,讲述的是出生不到8个月便罹患小儿麻痹症、自幼颈椎以下全部瘫痪麻痹的青年翻译家范子盛克服病痛,刻苦自学英语,博览群书,成为一名具有世界影响的顶尖翻译家的励志故事。

  按内容分类,该稿件属于“生命之歌”栏目,而《知音》杂志的头条文章一般是爱心稿件。然而,编辑部对这篇好文章破例开了绿灯。从文章刊发后的传播效果来看,这并没有辜负作者和编辑对稿件的层层打磨——这篇文章的影响甚至跨越了国界,被翻译成英文和韩文,主人公范子盛的奋斗人生被写入了异国大学的教材。

  “采访这篇稿件的过程非常艰难。”编辑杨俊枫在回忆策划采编这一选题时,特别提到起初作者在采访范子盛时,会经常因为范子盛病得太厉害,说话的声音带着很多颤音而不得不中断的情节。

  在作者发来第一稿后,杨俊枫发现,稿件内容丰富,细节多达几十个,但角度和主题不太突出。在与作者商量后,他们确定了将范子盛青年翻译家的身份亮点作为主线,进而挖掘相关新鲜生动的细节。

  此后的补充采访、改写和编辑经历了多个回合。在杨俊枫看来,该稿件超越了一般残疾人题材的窠臼,写出了范子盛那霍金式的人生传奇。“范子盛遭遇的曲折经历,以及他通过自身奋斗所达到的很多健全人都难以企及的人生高度,使得他的故事很有传奇性。”杨俊枫说。

  在文章中,有一处情节让编辑、主编乃至分管副总编辑都感到动容。2002年9月,范子盛在翻译一本著作时肺炎复发,高烧40℃,不得不被送进医院抢救。但范子盛并没有因此放慢进度,这导致他多次陷入昏迷,连医生都对他无可奈何。

  因为译著中出现了“乞力马扎罗”的地名,让范子盛马上联想到海明威的名篇《乞力马扎罗的雪》:“那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地方来干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他为此深受启发:在他的人生中,无疑横亘着一座难以逾越的雪山。那天,在短暂的半昏迷状态中,他清晰地与那只风干的豹子“邂逅”……

  在编辑过程中,杨俊枫着重突出了范子盛在生命绝地与风干的豹子在梦中相遇的情节。随后,主编将引题做了修改,引出了主人公和风干的豹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当重编的稿件送到副总编辑雷一大手中时,他更是将“风干的豹子”这一意象提炼到文章的大标题里,进一步升华了文章的意境。

  无独有偶,高汉武在采编谢延信的稿件时,也提炼出了感人意象。他从谢延信的职业——采煤切入,提炼出燃烧的煤这一“黑金”的意象,准确地表述出谢延信作为一个煤矿工人的那颗金子般的心灵。

  主人公称“连我自己都惊叹于这种力量”

  对编辑们深入采访后精心还原、提炼意象的加工工作,《知音》杂志社月末版主编郝培文的概括是:“好的稿件要源于百姓生活,高于家长里短。”

  换一种表达,便是要将油米茶盐这些生活细节编制成一本百科全书,“不光有实用性,还有一定的指导性。”郝培文说。

  为此,她专门向记者推荐了《知音》杂志2009年第23期的一篇文章——《谭纪雄与博士妻:哪一种爱浓烈而悲壮》。

  记者了解到,这篇文章是在特警英模谭纪雄为救助武汉大学被劫持人质而英勇负伤之后不到一周内完成选题策划、采访和写作的。主笔作者季加海的身份有些特殊,他既是《知音》海外版的一名编辑,同时也是谭纪雄的夫人余晓敏的大学同班同学。

  “《知音》的很多文章的切入口是很柔软的,让读者能够自然地接受,被带入到故事中去。”郝培文说。

  关于谭纪雄的文章就是很好的例子。和许多媒体把报道的重心放在还原谭纪雄如何救人的过程所不同,季加海在和编辑商量文章的立意和架构时,就确立了要写出英雄救人背后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来,把重点放在谭纪雄夫妇的爱情故事上。

  “有一种爱,叫舍生取义;有一种情,叫侠骨柔情。”季加海在事后的手记中写道。

  尽管与主人公有较之一般人更紧密的私交,但季加海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在采写上的工夫。“作为余晓敏的大学同学,我是他们夫妻从结识到恋爱再到结婚生女的经过的见证人。有很多故事和细节是在做选题之前就知道的。”季加海告诉记者,“但我还是先后5次前往医院去探望谭纪雄,并采访余晓敏。”

  在采访中,季加海又验证了之前他曾见证过的谭纪雄和余晓敏的一些情感经历;同时,他也了解了更多两人之间的真情故事。

  “这个选题对我来说非常难得,我觉得我有责任将他们的感人故事记录下来,让读者看到一个特警英模的生活状态。”季加海说。

  《知音》文章的独特视角也出乎主人公的意料。季加海告诉记者,在文章刊出后,他和有关领导带着新出的杂志去医院看望谭纪雄,“他对我说:‘我受伤后,很多媒体都关注了,他们报道的都是我的职业行为。而《知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记录与诠释了我的情感生活,让人们看到了我的另一面。并且,这种记录是立体的、丰满的、百分之百真实的,连我自己都惊叹于这种力量。’”

  文章带给读者的,则是另一种正能量的鼓舞。“《知音》不仅正面报道了英雄不同凡俗的壮举,而且还展示了英雄朴实温馨的爱情生活,让英雄的形象显得更加可敬可爱。”有读者在给《知音》杂志编辑部的邮件中如是写道。

  为进一步传播谭纪雄这一典型人物正能量,知音传媒集团还根据这篇文章改编成剧本《特警英雄》,并将其作为集团涉猎影视行业拍摄的第一部影片。谭纪雄本人也应邀参加了2010年9月2日举行的影片首映式。

  “笔墨当随时代”

  无论是洪战辉、谢延信,还是范子盛、谭纪雄,从《知音》走下来的典型人物,在感动读者的同时,也成为这个时代的标杆和模范。

  在总结自己采编典型人物文章的心得时,高汉武言简意赅:“笔墨当随时代。”

  “就是说,采写任何一个好的典型人物,必须把他放回到其所在的时代大背景里去。”他进一步解释道。

  “笔墨当随时代”说起来轻巧,但这可不是仅靠运用一些写作技巧,或是提炼一个生动意象就能实现的。

  “我在做洪战辉这篇稿件时,想到的时代主题就是‘80后’的担当与责任感。”高汉武告诉记者,“2005年左右,整个社会舆论对‘80后’的印象大多是消极和负面的,网上的批评和指责也很多。但这其中的很多批评和指责是带有偏见的。‘80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需要我们去贴近观察、呈现。”

  高汉武坦陈,他并没有想到写洪战辉的文章在刊发后会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在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主办方对洪战辉的颁奖辞是:“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都是强者。”

  在高汉武看来,这正好给了社会一个重新看待“80后”的机会。

  类似地,在关于谢延信的文章刊发后,社会上兴起了孝爱之风;在关于谭纪雄的文章刊发后,公众对特警这一特殊工作群体的职业和生活有了更性情的了解……

  《知音》刊发过的类似典型人物还有很多。他们走下《知音》,走近读者,带来了这个时代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分享到:
  • 新闻胡锦涛:日任何方式“购钓鱼岛”都无效
  • 体育美网-小威决胜盘逆转阿扎四年后再夺冠军
  • 娱乐金基德新片擒金狮 华语片有斩获 名单
  • 财经汽柴油价格今日或每吨上调500元
  • 科技富士康称实习学生可随时离开工厂
  • 博客《中国好声音》黑马 《好声音》咋吸金
  • 读书令日军胆颤十大名将(图) 日对中国的积怨
  • 教育“异地高考”三大准入条件被指苛刻
  • 育儿澳大利亚48岁妇女自然受孕生五胞胎(图)
  • 健康性生活十大症状发现病 中药泡脚药方大全
  • 女性囧脸包添新成员 盘点7种最短命护肤品
  • 尚品经典秋色怀旧腕表 中秋赏月高端酒店指南
  • 星座测试他值得你投资吗 星座首页改版
  • 收藏文玩核桃6年涨十倍 一片红邮票卖450万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1. 1监控拍下宝马车与客车斗气致翻转撞护栏
    2. 2航拍云南彝良地震核心重灾区
    3. 3温家宝凌晨4点在彝良灾区开会指挥救援
    4. 4周克华被击毙处成景点 游客倒地装死
    5. 5实拍狙击手开枪击中点燃蜡烛火苗根部
    6. 6男子下车买馄饨一分钟不到百万豪车被偷
    7. 7陕西安监局长杨达才再被曝爱戴手镯
    8. 8实拍22名乘客未系安全带车祸瞬间被撞飞
    9. 9监控拍下老人被卷入车底 众人合力救援
    10. 10实拍两名狙击手同时开枪击中转靶鸡蛋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